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激发研究生学术热情,切实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11月30日19点,哲学与民族学研究生党支部举办线上《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锐意进取争做时代新青年》主题学术沙龙活动。经理、博士生导师吕耀军教授,副经理、硕士生导师刘振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滕海滨副教授应邀担任本期学术沙龙的点评人。哲学与民族学专业5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到会聆听。2021级哲学专业研究生王喆主持沙龙活动。
2019级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博士后甘田分享的主题是《青年员工如何理解贯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她说,青年员工要贯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第一,把握时代主题,聚焦热点、焦点,跟上时代步伐。第二,围绕一个研究领域做精、做专、做强。第三,跟紧导师研究方向,不断学习,以项目引领学习。第四,提升阅读的质和量,泛--专--精。第五,做好科研志,善用各类技术软件、数据库,使提升研究质量和效率有效。第六,端正学习态度,内化学术研究责任感。
2020级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向永慧分享的主题是《发展伦理视域下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发展理念研究》。向永慧从多个角度进行叙述,阐述了先行区建设中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创新发展体现人道主义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挥道德责任巨大的功能;协调发展统筹持续健康全局,反映公平与和谐的社会意义;绿色发展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开放发展推动世界和谐共赢,要有面向全球的观点;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视社会成员共享的权利,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
2020级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晨分享的题目是《浅谈论文写作与投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选题为例》。他说,论文选题要与所投期刊定位风格一致;题目要简洁生动;要有学术性话语;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新突破口,体现创新性;研究范围要针对自身学术研究领域的限定与扩展;研究重点要坚持学术研究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易错问题方面,第一,不要炒冷饭,旧事重提,缺乏对被学者研究的了解。第二,用语不规范,对于一些涉嫌词汇坚决不能使用。第三,不要一味赶时髦,谨慎使用所谓学科交叉。第四,不要一稿多投,多稿一投,触犯编辑大忌。
吕耀军对三位同学的研讨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强调,三位同学选题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合理,主题和所讲内容衔接的也比较紧密。学术研究要与时代相结合,按照国家需要进行研究,自身兴趣点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文献综述要多收集资料,中英文都需要研读,站在前人肩膀上去看世界。写什么,如何写,这是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不怕失败,勇敢去尝试,增强自身实力。来不得半点虚假,要认认真真,沉下心来去做才是真正做学术的秘诀。
刘振宇在点评中讲到,三位主讲人能够围绕解决现实问题和结合自身学术实际进行思考。读书是写作的前提,多读书,多思考,不怕坐冷板凳。思考问题要有深度,多思考,多实践,不被传统所束缚。眼界放宽,把选题方向与写作结合。研究生要积极向上,平衡好学业与生活。
滕海滨指出同学们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随波而流,注重科学性与情感性,立足传统文化,去思考现实问题。建议同学们在进行文献学习的时候,要选择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研究方法,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扎扎实实进行研究。
在场的同学们对热点话题与经典话题的平衡提出不同的见解,针对性说出可以从原著中思考问题,从马列原著中不断寻找新方法。同学们也对案例选择的均衡性和代表性等方面与报告人进行了提问、交流和讨论,并提出了自身的观点与建议。三位汇报人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深入浅出,令人深思,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启发了大家对学术的深入思考。
党支部书记江晓红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学术沙龙为支部同学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术沙龙,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同学们的学术思维、学习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既活跃了支部的学术氛围,同时也提供了师生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术沙龙探索出支部活动与专业学习相融合的新载体,今后,支部将继续总结成功经验,持续做好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学术水平,共同成长,有所收获。